工业互联网不需要平均主义而是长期主义
如今的工业互联网,像极了当年的中国互联网,英雄草莽齐上阵,但是其结局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。有的企业因为抓住了机遇,从此翻身得解放,也有的企业,因为没有搞清行业的底层逻辑,而深陷其中。
提到工业互联网,很多人都知道通用电气(GE)的战略成功。因此,也有人对于国内企业趋之若鹜交口称赞、拍手叫好。但是也有人认为,GE的工业互联网战略成功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的成功与否不能画等号,两者所处的环境不同。
今天中国所处的工业互联网时代,对于工业进步、技术创新是目前为止中国工业史上最好的阶段。从政策、供需关系到工业基础,这一切都为工业互联网做好了铺垫。
工业互联网是一项长期投资,更需要实战经验。当前的工业互联网有软件派,有实战派,各地方上马工业互联网,一方面是符合当前的政策需求,另一方面则是获取财政补贴。
发展工业互联网是大势所趋,但绝不能搞平均主义。最近,不仅是芯片产业,人工智能、光伏等战略性产业的相关项目,烂尾现象严重被陆续曝光,甚至一些百亿级别的项目也是雷声大、雨点小,之后就没有了下文。这也仿佛给人们提了一个醒,目前炙手可热的工业互联网,会不会因为过于激进,而重蹈芯片产业项目烂尾的覆辙?
工业互联网更需要有工业基础和实战能力
据蓝科技观察,新兴产业及商业模式的出现,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概念炒作与市场教育,工业互联网也不例外。但是,但凡与前沿科学技术有关的项目,从概念层面到技术层面,再到应用落地层面,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。没有这几方面的先天基因,或者技术底子,恐怕其构建的也是空中楼阁。
目前,在工业互联网领域,就存在这样的现象。一些以软件起家的企业,为了迎合时代大势、获得资本青睐,大有搭工业互联网“顺风车”的架势,除了蹭热度,更多的是企图与工业互联网沾上边,从而在这个未知的市场获得先机,分得一杯羹。
诚然,顺势而为无可厚非。但是如果不对其背后发展的逻辑进行深究,恐怕无异于揠苗助长,有搞浮夸风、大跃进的嫌疑。
因此,尽管工业互联网大方向没有任何问题,但是当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,面临的最大发展障碍,就在于概念与落地相差甚远。所以整个行业重软件、重设备、轻应用、不注重交互体验与变革、迭代的现象十分普遍。这也导致了发展整个行业的出发点,与市场端的最终需求似乎有些背道而驰。
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困境:缺乏基础数据支撑
技术数据是确保工业互联网互联频率与互联价值的关键。但是对于一些做软件起家的企业,却缺少工业级的应用或者场景,因此也缺少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底层支撑。当工业互联的数据采集都存在问题时,利用数据进行分析、实现智能化也将是一个伪命题。
因此,工业互联网并非只是概念,而是与数据化、工业化的设备管理、软件应用于一体的生态化产业链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GE、海尔、美的、海信、TCL等传统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如此迅猛的原因。
有了传统制造业、工业技术作为支撑,再嫁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理念、发挥万物互联的效应,就像是给传统行业插上了翅膀,可以一飞冲天。只是,同时具备两方面能力的企业,为数不多。
例如,对于一些没有制造业实体的企业来说,尽管这些企业在工业互联网上,高喊颠覆传统行业的口号,也用各种新兴概念为其造势,却有先天性的缺陷——缺乏工业实战能力和实际操盘经验。
工业互联网不能有“短腿”
有实战能力、有制造经验,而且在行业中有明显优势,同时具有软件开发能力,这才是工业互联网的平衡术。否则,可能会因失衡而造成短腿。
据蓝科技观察,对于毫无制造业基因、对制造行业发展逻辑甚至是门外汉的软件企业来说,面临着很大挑战。同样,对于纯粹以工业机器、设备起家的传统行业来说,如果在软件方面有短板,也将面临将制造业信息化、数字化的压力。
因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,是链接、监控、分析、预测、优化。而且,受限于工业企业、行业的多样性,让其建立分析模型十分关键。基于这些基础的分析模型,形成足够多的可供应用的工业互联网产品、平台,并为行业所用,才能更大程度的发挥平台价值。
因此,这样的平台对软件开发能力的要求,也有十分高的门槛。GE CEO 伊梅尔特甚至认为工业企业要拥抱工业互联网,甚至需要做一个巨大的改变,就是将企业转型为一个软件公司。
对于在工业设备制造方面已经有一定资本的GE来说,可能缺的正是这一点。所以伊梅尔特也曾说:GE的目标是2020年成为全球十大软件公司。
工业互联网不能软件突出而有制造业短板;也不能有制造业优势而软件是短板,更不能搞平均主义。尽管同为工业互联网平台,但千差万别,对待不同类型的工业互联网企业,应该有不同有的政策,不能一刀切。
结语
正如上文所述,工业互联网不只是概念,不仅需要“软硬兼施”,更加需要有产业生态化的思维。在5G时代,不仅需要有智能硬件、智能设备为工业赋能,更需要有切实的应用场景,甚至有在整个系统中多年沉淀的行业基因,方能施展拳脚,带来价值。
工业互联网不仅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做底层支撑,也需要平台化的思维作为中层架构,更需要最接地气的工业化应用作为上层建筑,来维持整个工业互联网系统的运转,发挥其商业价值。希望工业互联网不是下一个芯片产业的泡沫,能真正为工业企业带来颠覆式的改变。
参考资料:
《李铮 | 工业互联网:开启工业智能新篇章》
《终于有人把工业互联网讲清楚了:是什么、为什么、怎么办》
《三年内,工业互联网必死?》
工业互联网不需要平均主义而是长期主义:等您坐沙发呢!